手艺资讯

十四艺节·艺论新声 | 小节目自有大作为

发布时间:2025-10-17 浏览:21 作者:罗群 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

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正在进行,众多精彩剧目为观众带去艺术享受。本届中国艺术节针对时长不超过40分钟、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小戏小品、歌曲舞蹈等节目,设立了15个文华节目奖,引发关注与点赞。

这些节目涵盖不同的艺术品种,既有戏曲、曲艺、木偶、皮影,也有小话剧,还有歌曲、舞蹈、魔术、杂技等,显示出艺术创作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满足不同的审美需求。这些作品既有传统文化的当代回响、历史风云的凝眸致意,也有奋斗历程的现实写照、火热时代的深情颂歌,小的是体量与时长,大的是情怀与担当。

小体量节目具有独特优势。这类节目创作制作周期通常较短,“船小好调头”,常能迅速反映、表现社会生活,以小见大,散发出生动鲜活的时代气息。小体量节目具有个性化的艺术特质、审美价值、演出节奏,于短平快之中见功力、见品位,容易为当今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所认可和喜爱。同时,小体量节目给创作者、演员的“试错”空间相对更大,能够给天马行空的创意以实践落地的机会,给奇思妙想的点子以施展拳脚的舞台,从而成为富有生命力的“孵化场”。另外,“轻骑兵”式的节目方便让艺术走进更为多元的场域,亲近更加多元的受众,承担艺术惠民的使命,也更容易在网络时代的传播环境中占得先机、寻得“破圈”,从而在更广阔的天地中普及艺术、浸润人心。

站在艺术创作生产全局观照,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艺术土壤、资源禀赋、人才特点、市场偏好。中国艺术节设立文华节目奖,有利于引导各地结合自身特点开展多样化艺术创作,促进大、中、小不同规模的创作生产协调发展。以适宜的、有针对性的方式开掘题材、表现生活、讴歌时代,既便于各地创作主体发挥优势、因地制宜、优化资源配置,也利于总体构建层次丰富、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创作生态。毫无疑问,理想生态的营造是为艺术创作事业做保障、注活力、计长远。为艺术负责、为人民负责,这正是中国艺术节的眼光与担当。

煎炒烹炸,烟火之中寓文化;白粥小菜,人间有味是清欢。艺术为民,小戏不“小”,期待参与文华节目奖角逐的作品在中国艺术节的舞台上大放异彩、大有作为。

合作热线:

010-65055636

公司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新文化街56号
官方微信二维码
官方微信
官方小红书二维码
官方小红书
Copyright © 2025 - 京ICP备13037645号-1,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编号11010802016123 , 香港和宝典宝典资料大全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