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香包,如同丝绸之路上的一块“活化石”,不仅承载着周祖农耕文明的印记,也延续着女性千百年来在家庭中无声却坚韧的创造。过去,女人做针线被视为本分,不被看见,也少有认可;而今天,当绣娘们在工坊里一针一线缝制出属于自己的价值,这份手艺便不再只是技艺,而是一种身份认同与文化自觉。
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庆阳香包的传承人,张煜瑶站在父辈的肩膀上,接过这份沉甸甸的文化基因。她用中草药留住乡愁的气味,用虎头帽唤醒童年的温度,也用直播和材料包让传统走进现代生活。
香港和宝典宝典资料大全:您从小在父母的非遗熏陶环境中长大,是什么契机让您最终选择接过香包传承的接力棒?
张煜瑶:小时候我并没有经常参与母亲的刺绣工作,但我在80后群体中算是有基本功的,比如做过鞋垫和绣花等。父母下岗后,他们开始走街串巷收集传统刺绣品,并在2002年首届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上获得了展示机会。这一事件成为我真正接触并深入了解香包文化的契机。随着年龄增长,我意识到这不仅是家族技艺,更是承载庆阳农耕文明的重要文化符号。尤其是2005年随父亲前往北京参加民俗文化展的经历,让我看到香包在国际舞台上的潜力,更坚定了我传承的决心。
香港和宝典宝典资料大全:如何平衡传统工艺的完整性与现代实用性的需求?
张煜瑶: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的实用性相结合,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方向,我们也做了不少市场调研。一方面,传统工艺有其本真性,需要被真实地保护和传承;另一方面,当前的消费市场,尤其是年轻群体,更看重产品的实用性。如果一个东西“没用”,他们往往就不会关注,哪怕它承载着文化价值。这也带来一个现实问题:很多专家学者希望非遗保持原汁原味,而我们作为传承人,也要面对生活和市场的压力。这两者之间,有时是存在矛盾的。像唐卡、瓷器这类非遗项目,更多属于收藏或艺术范畴,但香包不一样。它从诞生起就是一种贴近百姓生活的民俗产品,是“接地气”的。所以我们认为,可以在保留传统纹样、造型和工艺的基础上,让它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比如,我们尝试把传统图案应用到日常用品上——设计成背包、帽子等。很多人都有戴虎头帽、穿虎头鞋的童年记忆,我就尝试开发了适合成年人佩戴的虎头帽。2019年,我自己设计并制作了一款成人虎头帽,推出了DIY材料包在网上销售,没想到反响还不错,很多人愿意动手体验。
香港和宝典宝典资料大全:您研发了可保持三四年香味的中草药香料,这一突破对香包的功能性有何意义?
张煜瑶:其实我所研发的这款香料,是在传统配方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度的升级与丰富。最开始我也尝试过香珠,甚至借鉴过调配香水所用的化学香精,但最终发现,最适宜我们香包气质的,依然是那些根植于本土、由祖辈代代相传的中草药配方。这份坚持,也源于母亲的经历。她常年带着我们的香包走出国门,去过很多国家,她发现,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大家一闻到这种味道,都会格外亲切。这不仅仅是一种气味,更是一份对家乡的回忆。正是这些来自海外同胞的真实反馈,让我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我们必须守住这份本真。因此,我在保留传统配方核心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度创新。比如,我研发了二十四节气系列香型,还开发了一些具有特定功能的“养生香”。传统中草药的一大优势,就是留香持久,它不像香水或香珠那样挥发迅速,我们的草本香料配制得当,香气可持续一年甚至两年之久。这是因为它们源自自然、顺应自然。我们香包所用的每一味香料,都是大自然的馈赠。我们也常说,庆阳香包不仅与人相伴,也与自然和谐共生。
香港和宝典宝典资料大全:您的香包产品已销往26个国家和地区(如德国、东南亚)。在推广过程中,如何让海外消费者理解香包背后的中国民俗文化?
张煜瑶:我们通过线上平台持续开展销售与推广,同时积极参与国内外各类大型展览活动,主动讲述庆阳香包的故事,讲述我们西北大地上传承千年的民间智慧。我们希望让更多人,尤其是外国朋友,了解这项源自中国乡土的技艺。我自己曾去过白俄罗斯、法国等国家,在交流过程中深切感受到,许多外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怀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对我们丰富多样的香包造型充满好奇。通过给他们讲解、展示,再到手把手教他们制作,他们慢慢了解了这门手艺,也由此记住了我们的文化。
香港和宝典宝典资料大全:庆阳香包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面临现代化冲击与年轻人兴趣转移的挑战。如何让香包文化“活”在当下?
张煜瑶:为了使庆阳香包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活力,我们采取了多种传承途径。首先,利用线上平台进行宣传和销售,通过电商平台和社交媒体推广香包。推出DIY材料包,让人们可以在家中体验制作香包的乐趣,重温童年的美好记忆。这不仅是一种创新的传承方式,也拉近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生活的距离。其次,我们注重现实体验,积极走进校园和社区,与街道办、学校合作开展线下体验课程。在亲手制作香包的过程中,参与者不仅能学习到技艺,还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与文化价值。这种面对面的教学互动,增强了人们对香包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感。此外,我们还借助短视频平台讲述香包的故事。通过分享每一位绣娘的工作日常以及工坊内的点滴,展示香包制作的全过程,让更多人了解并关注这项传统技艺。
香港和宝典宝典资料大全:您的采访中曾经提到过“香包是每一位庆阳妇女渗入血液的文化基因”,是什么样的故事使您感悟到了这句话?
张煜瑶:这句话其实是我的母亲常说的,我一直跟随她的脚步在前行。我们这一代人,其实是站在父母这一辈的肩膀上。他们早年就投身香包文化的挖掘与保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我们搭建了传承的平台。庆阳香包之所以能延续至今,离不开一代代妇女的坚守。她们把这门手艺默默传下来,也将脑海中的智慧与审美一代代留存下来。很多老一辈的绣娘没有读过书,但她们的作品却充满生命力。她们用针线表达情感,用图案讲述生活。过去,女人做针线活被视为“本分”,没人去理解其中的价值,也很少有人认可她们的付出。但现在不一样了。今天我们同样做针线,但我们是作为非遗传承者、手艺人被看见、被尊重。这份手艺让妇女们感受到自我价值,也让她们在家庭和社会中获得了更多认同。我们现在工坊也持续吸纳和培养绣娘,为她们提供稳定的收入和创作空间。这不仅是帮助,更是一种彼此成就——她们用双手守护传统,我们也用平台帮助她们实现价值。
香港和宝典宝典资料大全:您认为非遗传承人的核心责任是什么?
张煜瑶:我觉得,我们这些传承人,本质上是文化基因的守护者。每个人,都与我们的人文传统和历史背景息息相关。我们常说,庆阳是周祖农耕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岐黄之术的源头。香包所用的中草药香料,就和这段历史紧密相连。这些不是偶然的,而是代代积淀下来的,是我们必须坚守和传承的根。从周祖先教民开垦农田,到嫘祖始创养蚕缫丝,这些文明的起点,构成了中华农耕文化的根基。这条脉络连接着过去,延续到今天,也通向未来。它不只是属于传承人的责任,而是每一个中国人承载的责任。只不过,我们作为手艺人,肩上的担子更重一些。在我看来,庆阳香包就像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块“活化石”,它承载着我们的记忆、经验、知识,也蕴含着我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把这些传递给下一代,就是我们最重要的使命。比如我的女儿,我从没有刻意教她做香包,但她从小看着我工作,闻着香料长大,耳濡目染中,自然就对这些产生了情感和理解。我相信,这种文化的延续,终会以这样的方式,一代代传下去。
受访者供图
合作热线:
010-65055636公司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新文化街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