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艺人专访

“巧雕圣手”的刀锋下,千年楠木呼吸吐纳 ——对话深浮雕技艺非遗传承人王洪强

发布时间:2025-07-18 浏览:180 作者:邹琳 来源:香港和宝典宝典资料大全 分享:

baa034c74f3c307453396bf4f6f57c48.jpg

百柄寒刃,皆由心造。 在深达五六公分的木之肌理间,王洪强运刀如笔,以“深、透、镂、穿插”为韵脚,在楠木、花梨的经纬之上,吟诵着一首首立体的史诗。 从沧州老宅里祖辈雕花的木屑纷飞,到遍访江南闽地拜师学艺的孤灯长夜,他将家传的刻痕融汇百家之长,终令平面的丹青在木头上“活”了过来——花瓣层叠欲坠,云龙穿雾隐现,纤毫毕现处,是刀尖与时光共舞的惊心动魄。“巧雕圣手”、“沧海雕民”,盛名之下,他深知最深奥的“镂空”并非在木,而在人心。 当浮躁的时代让年轻人难耐寂寞与清贫,这位市级非遗传承人躬身于非遗基地,以木为舟,以刀为桨,试图摆渡那些被现代光影遮蔽的匠心火种。 他最大的心愿,并非奖杯满室,而是寻得几个甘愿“坐穿冷板凳”的痴儿,让那穿越数代匠人指尖的温度,在刀锋起落间,继续镂刻时光的永恒回响。

香港和宝典宝典资料大全:您被称为“巧雕圣手”和“沧海雕民”,能简单聊聊您最初是如何走上木雕,特别是深浮雕这条艺术道路的吗?是家庭影响还是个人兴趣的驱使?

王洪强:深浮雕艺术之路的开启,源于家学熏陶与志趣相融的双重滋养!家族中,伯父为当地知名雕花木匠,祖上数代皆以木作雕刻为业,自幼便随其修习技艺。然而真正引领我深耕此道的,其实是对雕刻艺术的本心挚爱。这份热爱促使我远赴浙江、福建、江苏等木艺重镇研学精进,更有幸拜入国内著名拼雕大师李家震门下修业——师承谱系可溯至天津美术学院王麦杆先生。至今仍以虔敬之心,随师研琢刀锋意韵。

香港和宝典宝典资料大全:您融合了深浮雕、转雕、镂空雕等多种技法,形成了独特的“深、透、镂、穿插”风格。这种风格最大的艺术魅力是什么?它如何区别于其他地区的木雕?

王洪强:因为现在机器比较先进了也只能是雕出大致轮廓,深浮雕只有纯手工才能实现。深浮雕主要看雕刻深度,通常要达到四五公分甚至五六公分。雕刻完成后,还需要处理镂空底板,一点点清平、擦平,难度非常大。至于“深、透、镂、穿插”这种风格,其艺术魅力的关键和难点在于布局设计。 特别是在进行穿插镂空时,如果布局不好,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图纸的复杂程度也影响很大——有些穿插镂空作品包含多达四五层甚至五六层的结构。如果布局和穿插没处理好,最终出来的作品在视觉上就会缺乏欣赏性。

香港和宝典宝典资料大全:完成一件成功的深浮雕作品,选材、设计、雕刻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您能分享一下,在您看来,哪个环节最具挑战性?为什么?

王洪强:整个过程中最具挑战性、也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就是“多层镂空穿插”和“清底”这两个步骤了。 多层镂空穿插的难点在于,作品线条往往非常纤细,我们既要保证这些细线在雕刻过程中不断裂,又要精准地实现复杂的穿插镂空效果,同时还得兼顾整体布局的和谐美观,这几个要求同时做到位,难度非常大。另外就是清底环节, 需要把雕刻后凹凸不平的底板彻底清理平整,这全凭师傅的眼力和手上的功夫配合刻刀,一点点处理那些“通”与“不通”的区域,最后还要把底面刮磨出光洁的效果来,这一步同样极具难度,非常考验手艺。

香港和宝典宝典资料大全:听说您使用的上百把雕刻刀很多都是您亲手制作的!这非常特别。您为什么选择自制工具?不同的刀型在创作中具体发挥怎样的作用?

王洪强:没错,很多刀确实是我自己做的。选择自制工具,主要是因为不同的材质和要雕刻的图案,需要用到不同型号、不同特性的刀子——刀刃的厚薄、刀口的宽窄、刀尖的形状、刀身的弧度都得讲究。每件作品需要用到的刀型组合都可能不一样。 而且,就算是买回来的现成刀子,也常常需要自己动手改造形状、调整角度,才能完全适应具体雕刻任务的要求。所以归根结底,只有自己动手做、动手改,才能让每一把刀都真正“称手”,精确地服务于创作中每一个细微环节的需求。 不同的刀型,就是针对木头不同部位、不同走向的线条、不同深度的雕刻以及实现“深、透、镂、穿插”等特殊效果而设计的“专用钥匙”。

香港和宝典宝典资料大全:您的作品题材丰富,既有《锦绣中华》《花开富贵》这样宏大叙事的,也有《梅兰竹菊》这样文人雅趣的。您在选择创作题材时,主要考虑哪些因素?如何平衡传统题材与现代审美?

王洪强:题材的选择其实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早期我主要做龙凤这类传统题材,因为那时市场更偏好这些。后来随着客户兴趣变化,花鸟等题材的需求增多,自然也就转向了。 现在我的作品题材,很大程度上是由客户需求驱动的——通常客户会提供一幅画作,要求我们将其转化为木雕。 这恰恰是木雕的魅力所在:画是平面的,而我们要运用雕刻的立体感、层次穿插和镂空技艺,让画面“活”起来,甚至超越原画的视觉效果。 所以,我的创作过程,核心是根据客户的具体要求,不断沟通、调整,在满足其审美期望的同时,融入木雕特有的空间语言和工艺美感,最终实现从平面到立体的艺术升华。 

香港和宝典宝典资料大全:作为市级非遗传承人,您认为当前深浮雕技艺传承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王洪强:我觉得当前最大的困难确实在于年轻一代的传承上,核心是“人”的问题——能沉下心、吃得了苦的年轻人太少了。 这手艺本身又脏又累,需要极强的定力和耐心, 心浮气躁根本做不来。我带过不少徒弟,很多干两三个月就坚持不住了,能待上一年的都算长的。 关键还是社会现实:有的徒弟学了半年,出去打工就能享受双休,收入比普通工人还高,就觉得满足了,不愿意再深入钻研。 毕竟没钱寸步难行,很多年轻人觉得能挣钱了,就选择出去闯了。技艺的复杂固然有难度,但这份苦差事的坚守和对物质的相对淡泊,才是更稀缺、更考验人的。

香港和宝典宝典资料大全:您创建了规模不小的沧州非遗创展研基地,还被高校授予美育基地,并且免费带徒授艺(如王添虎、王丽娟等)。您希望通过这些平台和行动,为深浮雕的未来发展做些什么?

王洪强:创建非遗创展研基地和美育基地,并坚持免费带徒授艺,基地主要面向大中专院校,特别是工艺美术学院的学生。通过免费培训,让他们近距离接触、体验深浮雕技艺,提升对这门传统手艺的认知和鉴赏能力。我希望他们能真正感受到作品的精妙与美感,觉得“咱的作品确实漂亮、美,欣赏起来能吸引眼球”。同时,我们还要做“宣传”和普及。 让更多年轻人了解深浮雕的魅力所在,了解得多了,总有喜欢的!当然,我们重点在有工艺美术基础的学生中发掘和培养人才。他们有美术功底,理解和上手更快。通过基地这个平台,我们能更有效地筛选出真正有兴趣、有潜力的年轻人,进行更深入的传授,为这门技艺的未来储备有生力量。

香港和宝典宝典资料大全:您获得过众多奖项,从国家级到省市级都有。在您看来,一件真正优秀的、能经受时间考验的深浮雕作品,最重要的评判标准应该是什么?

王洪强:我认为最核心的标准有两条,缺一不可。首先要技术过硬!深度到位、层次清晰、镂空精准、穿插自然,得经得起专家眼光的严格检验。第二是能“活起来”!作品要有生命力,立体感强,空间感好,让人一看就觉得“漂亮、美、吸引眼球”,能打动人心。客户满意、专家认可是重要体现。

香港和宝典宝典资料大全:对于那些对传统木雕或手工艺感兴趣的年轻人,您有什么心愿和寄语吗?

王洪强:我对年轻人的最大期望,就是希望有更多真正懂艺术、爱艺术、并且愿意坚持的孩子投身木雕传承! 非遗手艺的存续,关键在于“热爱”和“执着”。学习这门手艺周期长、见效慢,做出精品更需要时间和耐心。想学,就得做好心理准备:要能吃苦、坐得住、有耐力,还得沉下心去学习相关的工艺民俗知识。 别怕脏累,也别只盯着眼前的收入。我深知自己这些代表北方风格的作品如果失传,对艺术、对家族、对社会都是巨大损失。所以,我真心希望能找到并培养出能接住这门手艺的年轻人,让深浮雕的精髓一直传下去!

受访者供图

合作热线:

010-65055636

公司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新文化街56号
官方微信二维码
官方微信
官方小红书二维码
官方小红书
Copyright © 2025 - 京ICP备13037645号-1,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编号11010802016123 , 香港和宝典宝典资料大全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