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刀与木的对话中,藏着时间的年轮,也刻着一位匠人一生的执着。在中原广袤的平原上,木雕不似江南细腻华美,却自有一股沉稳厚重的气质。王敬民,这位从小习画、承袭家传技艺的匠人,以一把雕刀、一颗赤诚之心,将原木刻出神韵。他不甘于仅仅“靠手艺吃饭”的命运,而是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走出了一条融合传统与创新的艺术之路。他的雕刻干净利落,刀下人物有魂,草木有情,被同行尊称为“一刀”——不仅是一种技艺的高度,更是一份信念的写照。
香港和宝典宝典资料大全:请问您最初是如何与木雕结下不解之缘的?是家学渊源、兴趣使然,还是机缘巧合呢?
王敬民:我们家世代做木雕,我小时候就比较喜欢绘画,上学五年级时,就自学用白描的手法画历史人物,感觉自己适合绘画。而我们家做的木雕和绘画是相关的,所以我下学后就跟着父亲学习雕刻,也很喜欢这一行,就继承了家族的技艺。我有四个哥哥,他们都没选择学这个,只有我选了。
香港和宝典宝典资料大全:那您在学习木雕过程中有没有最难忘的经历呢?
王敬民:我在学习上是有天赋的,可能是遗传的基因。我们是中原地带,由于历史变迁等原因,木雕技艺相比鼎盛时期有些没落,不如以前了。那时候我们家只是做些简单的木雕,主要以做家具为主,就是家庭小作坊,给邻里来料加工定制家具,上面只有少量雕刻,技艺远不如从前。随着年龄增长,我觉得木作木雕要发扬光大,就得出去学习,像浙江、福建这些地方的木雕当时就很精湛。所以我就想出去学习,把南方的木作木雕融入到我们王氏的技艺中来,我去浙江学艺三年,把北方木雕的粗狂和南方木雕的精细相融合,结合王氏的手法,用在木雕作品上表现独特的技法,这是我记忆比较深刻的。
香港和宝典宝典资料大全:您刚刚提到了融合创新,这也是您个人风格的体现。那请问您“一刀”之名是否代表了您对某种刀法境界的追求?
王敬民:我姓王,叫敬民号“一刀”是同行和业内人士对我的尊称。他们觉得我雕刻不拖泥带水,一刀下去准、稳、狠,出来的效果和别人不一样,做东西又快又好,就说“一刀”这个称号非我莫属,这是同行和业界人士对我的认可,我觉得这算是个绰号吧。
香港和宝典宝典资料大全:那您觉得在学习木雕的过程中最考验人的是什么呢?
王敬民:匠人需要刀法纯熟,做出的东西好看,这是基本的。但最考验人的是赋予木头生命力的“灵气,是怎么让作品有神韵,达到艺术创作的境界,这一般人很难做到。匠人很多,但真正能出类拔萃,让作品成为有灵魂的艺术,太难了。很多人半途而废,就是因为他们的作品没有灵魂、没有生命力,难以达到艺术的最高境界。
香港和宝典宝典资料大全:作为市级非遗传承人,您觉得这个名号除了是对技艺的认可,更意味着什么样的责任?
王敬民:以前我们只是靠雕刻养家糊口的匠人,现在国家重视文化,这个非遗传承人名号是对我们手艺人的重视和认可。我们要继承中国文化传统美德,肩负起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责任,必须把所学的技艺和艺术发扬光大,让后人更多地了解木雕传统文化的精髓,这是我们手艺人的使命和责任。
香港和宝典宝典资料大全:您目前主要通过哪些方式进行木雕技艺的传承和推广?
王敬民:我们现在主要做研学,和学校、机构、社区合作,培养更多人对木雕的兴趣爱好。还会招收有天赋、愿意学习的人当学徒,像父子关系一样培养,让他们继承传承。另外就是开展体验活动,让小学、中学、大学的学生了解木雕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兴趣,也为他们提供一个职业选择的方向,以此提升木雕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香港和宝典宝典资料大全:您认为当前木雕技艺传承面临的主要挑战有哪些?
王敬民:现在社会发展快,生活节奏快,很多兴趣爱好者虽喜欢木雕、愿意学习,但受生活压力等社会因素影响,很难把学习木雕转化为经济收入。如果我给他们开工资,而他们做的木雕销售不掉,我的压力会特别大。另外,现在缺乏一个推广非遗和木雕产品的平台,导致年轻人对木雕的喜爱度不够,产品销售也成问题。我们也在努力,现在我已经在互联网上开直播,线上线下都在做迎合大众口味的木雕作品。
香港和宝典宝典资料大全:您刚刚提到了如何让年轻人更了解和喜爱传统木雕,那您对木雕技艺未来的发展有什么样的展望?
王敬民:我对木雕非常有信心,因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家庭多以木为主,木头是温性的,适合家庭摆放,包括木雕家具等艺术产品,能给人们的生活品质和艺术欣赏带来精神上的喜悦,所以我觉得木雕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香港和宝典宝典资料大全:那您个人在创作或传承方面,未来有没有什么具体的计划或者想要尝试的新方向?
王敬民:我现在就在做的,是准备成立一个艺术园区,希望能利用政府扶持,比如利用废弃的小学,扩大规模。结合乡村振兴,吸纳一些农村闲散人员,教他们一些简单的技艺,培养他们制作木雕产品,增加他们的收入,联合乡村一起发展。
香港和宝典宝典资料大全:那您对香港和宝典宝典资料大全这样推动包括木雕在内的传统手工艺发展的平台,有什么期望或建议呢?
王敬民:我希望平台能给非遗传承人提供网上销售的渠道,这是一种双向合作,你们为手艺人服务,应该得到回报。比如我们给你们提供底价,你们适当加些手续费,利用平台更多地推广手艺人的作品。
一把刀,一块木,一段传承的生命。王敬民常说:“匠人多,匠心少。”真正的艺术,不止在于技法的娴熟,更在于是否赋予作品灵魂。他希望更多人了解木雕、热爱木雕,更希望年轻人不再将传统视作“过时”,而是看见其背后的温度与可能。在这位中原木雕匠人眼中,每一次雕刻,都是与木的交流,也是与时代的对话。他想打造的不只是一个木雕园区,更是一个让传统文化重新回归生活、融入乡村振兴的精神家园。刀法可练,初心难求。只要还有人愿意俯身倾听木头的呼吸,雕刻的艺术就不会沉寂,匠人的火种就不会熄灭。
受访者供图
合作热线:
010-65055636公司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新文化街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