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艺人专访

泥与火的誓言 ——市级非遗传承人孙开开与邹艳的茌平土陶传承路

发布时间:2025-07-17 浏览:119 作者:董冠缨 来源:香港和宝典宝典资料大全 分享:

6dc96dcf9cde729615a06ec1bcfe9d6c.jpg

04315858ce517e44f2a8ee6b34d7d599.jpg

在岁月的长河里,有些技艺如泥,如火,沉静朴素,却能历久弥新。山东聊城茌平,地处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千百年来,这片土地孕育出一种与泥土息息相关的手艺——土陶。它不仅是生活的器皿,更是文化的延续。如今,在这门古老技艺逐渐远离年轻一代视线的当下,有一对夫妻,正以一拉一刻、一火一泥的方式,用心守护着茌平土陶的温度。孙开开与邹艳,一位擅拉坯烧制,一位精雕细刻绘图,一刚一柔,一动一静,既是生活中的伴侣,更是技艺上的知音。他们以泥为媒,以火为誓,把茌平土陶的魂,镌刻在时代的肌理之中。

香港和宝典宝典资料大全:您是如何与茌平土陶结缘的?是家传还是拜师?

孙开开:我们是家传的茌平土陶制作技艺,茌平属于聊城市茌平区。祖辈们原先从事瓦盆、大缸等古代瓦器制作。

香港和宝典宝典资料大全:您的启蒙老师是谁?学习过程中最难忘的经历是什么?

孙开开:启蒙老师是父辈祖辈,最初学的是泥条盘筑和模具成型工艺,后来这种工艺被市场淘汰。父亲让我外出重新学艺,学习了手工拉坯技艺,它是一块泥一次性拉出花瓶,与之前的泥条盘筑工艺不同。

香港和宝典宝典资料大全:您学习土陶的契机是什么?学习过程中有没有遇到特别的挑战?

邹艳:学习土陶的契机是通过它实现了自己的兴趣。挑战是有的,比如制作“岁寒三友”图案时,松树、梅花、竹子三种图案相互穿插,平行距离大,穿插过程中很容易迷糊,曾为此一晚上不睡觉在纸上画,花了好几天才克服。

香港和宝典宝典资料大全:土陶技艺在你们组建家庭的过程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何时决定共同将传承茌平土陶作为毕生的事业和责任?

孙开开:在家庭中,我主要负责拉坯、烧制,以及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展销展演活动,在杜郎口中学、振兴小学组建陶艺社团。邹老师主要负责雕刻、图纸设计和分工安排。我们在相处中逐渐将传承这门技艺视为毕生事业。

香港和宝典宝典资料大全:在日常的创作教学中,你们二位是如何分工协作的?

孙开开:我负责拉坯、烧制和社团培训;邹老师负责雕刻、设计及分工安排,我们会根据各自特长配合完成作品和教学任务。

香港和宝典宝典资料大全:你们觉得夫妻共同传承一门技艺最大的优势和独特的困难分别是什么?

孙开开:优势是生活中能随时交流作品设计和理念,沟通方便。困难是生活和工作界限模糊,工作占比较大。不过在行业中,夫妻搭档比较常见,我们俩还同时入选了聊城市工艺美术大师。

香港和宝典宝典资料大全:作为市级非遗传承人,你们认为共同肩负的最重要的责任是什么?

孙开开:最重要的是让这门手艺活下来、传下去,包括传承传统成型技法(如手工拉坯,我曾在景德镇参加国家二类大赛并获全国陶瓷行业技术能手)、邹老师独特的高浮雕刻技法(如“岁寒三友”透雕)以及古法柴烧技艺,让更多人喜欢并参与传承。

香港和宝典宝典资料大全:目前采取了哪些方式进行技艺传承和推广?

孙开开:收了4个徒弟,根据他们的特长分工,擅长雕刻的就负责雕刻,擅长成型的就负责成型。在十几所中小学开展了体验活动,在杜郎口中学组建陶艺社团,每周有两节课;还进入聊城幼师学院、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系统培养学生对陶艺的爱好,孩子们都比较喜欢玩泥巴做陶艺。

香港和宝典宝典资料大全:当前在传承茌平土陶技艺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孙开开:最大的困难是传承出现断层,年轻人难招且难留住。新兴产业如电商、营销的冲击大,而且土陶制作是苦力活,挖泥、滤泥、炼泥、拉坯、烧制都考验体力和耐力,烧制时最少要连续盯20多个小时,年轻人吃不了这种苦。

香港和宝典宝典资料大全:您二位认为茌平土陶最需要哪方面的外部支持?

孙开开:希望媒体多宣传,让更多人了解;通过进校园活动让更多孩子热爱陶瓷这一中国千年文化传承。我们这里有茌平尚庄文化遗址(国家重点保护项目),出土6000年左右的彩绘红陶壶是国家一级文物,这些都需要更多宣传让孩子们了解。

香港和宝典宝典资料大全:对茌平土陶传承的未来愿景是什么?

孙开开:愿景是让每个孩子接触、热爱土陶并传承下去。我们现在积极走进聊城幼师学院,从培养幼师入手,让更多孩子有机会接触和传承这门技艺,把老祖宗传下的陶瓷文化发扬光大。

香港和宝典宝典资料大全:请二位老师分别对对方在传承路上的付出支持或某个闪光点说一句心里话。

孙开开:烧窑的时候你总说我盯着火的样子最专注,可我心里清楚,你握着刻刀在坯体上凝神雕刻的投入,一点不比我烧窑轻松,每一刀都把对这门手艺的爱刻进泥里。

邹艳:别人夸你拉坯时手特别稳,可我见过你烧窑时整宿在窑边打盹的样子,还有蚊子陪着你,很可爱。你总说只要泥在火就不能灭,这份执拗让我心疼。但跟着你,有你这份勇气和底气,再难的坎我都敢迈。你烧窑和拉坯时,脸上、手上、身上、头上都是泥的样子,特别可爱也特别帅气。

泥火之间,是岁月沉淀的温度;刀痕之下,是技艺传承的力量。孙开开与邹艳在柴窑边一守就是几十个春秋,从拉坯到烧制,从雕刻到教学,他们不舍昼夜,只为守住那一点来自土里的烟火气。他们相信,哪怕只是一次课堂体验,也足以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一粒热爱非遗的种子。他们说,最美的不是作品,而是彼此为这门手艺共同付出的样子。泥染双手,火映初心,那些挂满泥点的脸庞,是非遗最真实的模样。未来,还有更长的路,也许更难的关口。但只要心里还有热,窑火就不会熄灭;只要有他们在,茌平土陶的故事就还会被一代代讲下去。

受访者供图


合作热线:

010-65055636

公司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新文化街56号
官方微信二维码
官方微信
官方小红书二维码
官方小红书
Copyright © 2025 - 京ICP备13037645号-1,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编号11010802016123 , 香港和宝典宝典资料大全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