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由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地质院联合主办的湖南旅游资源普查工作总结暨成果发布会在长沙召开。此次普查共新发现旅游资源25491处,首次摸清了全省旅游资源家底。
据了解,此次湖南省旅游资源普查是首次全面动员、全域核查的旅游资源大普查。普查工作自2024年12月启动,历时11个月,由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总负责,湖南省地质院负责技术支撑,坚持“科学、规范、全面、精准”原则,覆盖全省14个市州122个县市区。
此次普查共收录147584处单体旅游资源,涵盖建筑与设施、水域景观类、生物景观类、历史遗迹类等9个主类132个基本类型。其中,根据湖南实际新增的红色文化主类共查明红色旅游资源4592处,包括新发现新认定红色旅游资源369处。根据文化和旅游部要求,湖南对此次普查的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分级登记,其中,优良级资源共32283处,占比21.87%;高等级资源5695处。此次普查新发现的旅游资源总数达25491处,占资源总量的17.27%。此次普查还形成了全面、系统的普查成果汇编,共总结提炼15项省级成果。
永州市新田县在此次旅游资源普查中新发现了一座千年溶洞——仙姑岩。湖南省旅游资源普查技术总包单位湖南省地质调查所工作人员介绍,他们根据当地村民讲述,发现了这座深藏于新田县谈文溪村南侧5公里的喀斯特洞穴。溶洞全长50米、面积700平方米,具有“初极狭,豁然开朗”的空间特征,岩内溶洞纵横,钟乳石、石笋形态各异;岩外山林茂密,风景如画。根据当地考证,有关仙姑为护佑乡民,独居岩洞修行二十载的传说可追溯至宋代。
此次旅游资源普查过程中,湖南构建了“省级统领、市州主体、县级普查、总包单位主责”的四级工作机制,建立了“乡镇自查、区县验查、市州核查、省级专查”的四级质量管控与资源定级机制,并创新手段,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现代装备,采用人工智能、三维建模等先进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智能分析、数字化复原和立体展示,确保普查数据全面完整、真实可靠。
“下一步,湖南将切实推动旅游资源普查成果转化应用,将成果作为科学规划和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使其成为推动产业升级与业态创新的核心支撑,转化为宣传推广和品牌建设的鲜活素材。”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李爱武说。

湖南省旅游资源普查新发现的保靖县府库红石海 保靖县文化旅游广电局供图
合作热线:
010-65055636公司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新文化街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