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这座充满历史与文化底蕴的城市里,有一项独具匠心的传统技艺——铜拉子。这不仅仅是一种用于饲养蛐蛐的工具,更是一种承载着深厚文化与精湛手艺的艺术品。铜拉子制作技艺传承已久,经历了无数匠人默默的探索与创新。作为这门技艺的当代传承者,于忠刚老师,深知其中的珍贵与责任。在现代机械化的浪潮下,他坚守手工制作的传统,将这门技艺传递给更多热爱者与收藏家。
香港和宝典宝典资料大全:铜拉子这种虫具为何在天津能发展出如此高精尖的技艺?它与天津深厚的玩家文化有何渊源?
于忠刚:铜拉子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天津的独特文化和特产,天津被誉为铜拉子的制作故乡。铜拉子最早用于饲养蛐蛐与油葫芦等传统虫具,制作材料主要有黄铜和白铜。铜拉子这项技艺已有几千年历史,据史料记载,清朝宫廷中曾有人玩过它。北京和天津人都喜爱这项技艺,但天津的玩家圈子相对小,全国范围内,只有天津在制作铜拉子。
香港和宝典宝典资料大全:您的这门绝技是家传还是拜师所得?师傅传授给您最重要的技艺心得或做人道理是什么?
于忠刚:我这技艺是家传的。我的父亲曾告诉我,大爷和爷爷当年出于好奇开始接触铜拉子。我爷爷曾给意大利工作,大爷给美国,父亲则是各种手艺。我从小就喜欢动手制作,看着父亲制作铜拉子,我也开始好奇,逐渐跟着他学了起来。其实,他们当时只是为了玩乐,但我发现这门技艺有市场,便开始潜心研究。父亲在铜拉子方面做了很多创新,我则将其基础上加入了自己的创作,现在的作品大多都被收藏家喜爱。
香港和宝典宝典资料大全:在追求效率和机械化的时代,是什么支撑您始终坚持全手工、慢制作,守护这份“匠气”?
于忠刚:我认为,玩具、收藏品应该是手工制作的,因为玩家和收藏家对于这些东西的要求非常高,尤其是在手工和机械化的区别上,他们特别挑剔。在90年代初,有人曾尝试机械化生产,但效果并不好,市场上20元也没人买。手工制作的铜拉子,即使价格高一些,仍然能获得认可。我曾卖出过一把400元的铜拉子,有个人甚至花700元购买后去研究我的制作工艺。
香港和宝典宝典资料大全:铜拉子制作技艺,尤其是要求极高的“于派”技艺,当前面临的最严峻的传承困境是什么?
于忠刚:我目前只有一个徒弟,他接近50岁了,增加难度后他也做不了。我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学习这门技艺,最好能有动手能力并且能够耐得住性子,我会毫不保留地将技艺传授下去。之前有一些家长看到了我的名片,表示愿意让孩子学习,但最终还是没能跟进。实际上,很多学徒的理念与这门手艺的精神不太契合,年龄也成了一个障碍。
香港和宝典宝典资料大全:所以年轻学徒难寻也是个很大的挑战,那请问您认为最大的难点在哪里?
于忠刚:观念的变化是最大的难点。现在的年轻人普遍追求轻松和快速的回报,家庭教育也和我们那时不同。我的父亲曾告诉我,必须学一门手艺,至少能够养活自己。今天的孩子似乎并不明白这份沉淀的价值,许多人更倾向于追逐快速赚钱的途径,而非像我们那样愿意投入时间和心血去学一门技艺。
香港和宝典宝典资料大全:您认为要保护和传承好“津门于派铜拉子制作技艺”这一冷门但珍贵的非遗项目,最需要哪些方面的支持?
于忠刚:需要更多的机会与平台来支持传承人,进行宣传。作为手艺人,我一直在努力,希望能够吸引更多年轻人学习这门技艺。通过更多的宣传,让大家了解铜拉子的价值和背后的文化内涵,可能会有更多的爱好者和收藏家关注到这项技艺。
香港和宝典宝典资料大全:如何在坚守核心技艺和美学风格的前提下,让“于派”铜拉子更贴近当代年轻玩家或收藏家的需求?
于忠刚:我的铜拉子作品定价较高,但它们的做工赢得了玩家和收藏家的认可。这些铜拉子都是纯手工制作,避免机械化的参与,因此买家能感受到其独特性。我认为这种“纯手工”的价值,才是最能打动玩家和收藏家的地方。
香港和宝典宝典资料大全:与铜、车床、簧片、虫鸣相伴了大半辈子,这门技艺对您而言意味着什么?它给您带来了什么?
于忠刚:我把这门技艺继承下来了,每当完成一件作品,内心都会感到特别高兴,而且能获得巨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这项技艺不仅带给我快乐,还让我与许多志同道合的人建立了深厚的联系。
香港和宝典宝典资料大全:您希望香港和宝典宝典资料大全在记录、传播像“于派铜拉子”这样精微深邃的非遗技艺,特别是其蕴含的科学智慧、工匠精神和玩家文化方面,发挥怎样的独特作用?
于忠刚:我希望媒体和电视台能够加大对这类技艺的宣传力度。很多人对铜拉子一无所知,很多地方的人看了我的作品之后,还是不知道它究竟是做什么用的。我曾在2018年去山东参加博览会,尽管客流量很大,但大多数人并不知道铜拉子的用途。通过更多的宣传,可以帮助更多人了解这项技艺的价值和文化底蕴。
铜拉子这项传统技艺,在于忠刚老师的坚守下,依然散发着迷人的光芒。在现代社会,随着快速发展的科技与机械化的普及,传统手工艺似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正如于忠刚所言,真正的价值往往需要时间与耐心去积淀。而这份对传统技艺的守护与传承,正是匠人精神最鲜活的体现。希望未来有更多的人能够走进这片历史的长河,在铜拉子的细腻与巧妙之中,发现属于我们文化的独特之美。
受访者供图
合作热线:
010-65055636公司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新文化街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