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指出,要“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发展全域旅游,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安徽文旅系统深入学习贯彻讲话精神,以“百景提升”行动为抓手,全力推动景区强基焕新,为文旅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今年5月,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完成了一次扎实的摸排工作,对全省712家景区进行了一场深度“体检”与“诊疗”,从运营现状到产品、业态,总结梳理了上万条能够真实反映各家景区优势与短板的信息。这次全面摸底,摒弃了“一刀切”的做法,采取“一景一案”的策略,为后续的精准施策提供了可靠依据。
变化正在悄然发生。一方面,安徽正编制招商项目册,积极引入“景区合伙人”;另一方面,通过举办高质量培训班,邀请实战经验丰富的业内人士分享实战经验。数据显示,2025年1月至8月,全省国家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2.6亿人次,实现门票收入2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1%和12.4%。这些数字背后,是文旅产品供给和服务质量的整体提升。
走进合肥市肥西县三河古镇,夜幕下的“三河明月夜”灯光秀令人流连忘返;在黄山市歙县徽州古城,非遗鱼灯巡游让街巷烟火气十足;宣城市泾县宣纸文化园里,“元宇宙造纸工坊”让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游客能切身感受到的变化,远不止文化体验的升级。行走在各个景区,焕然一新的绿化景观、整洁的旅游厕所、充足的停车位和休憩设施,都彰显着安徽在提升游客游览体验方面做出的努力。
在黄山市黄山风景区,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旅行助手已全面启用,智能登山杖、无人机运输航线等创新应用,不仅走红网络,更切实解决了高山物资的配送难题。据了解,无人机运输航线已累计运输物资180万公斤。
在合肥,“微改造、精提升”案例不断涌现。合柴1972文创园的成功转型吸引了大量游客。这里最大限度保留了老厂房的工业肌理,同时注入演艺、展览等新业态,截至目前,今年已接待游客超300万人次。
与此同时,安徽注重服务能级的提升,编制文明旅游行业标准,开展“人人都是迎客松”志愿服务,推选两批“最干净景区景点”,并通过持续暗访检查,确保服务质量不缩水、不掉队。
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聚焦“新供给、新模式、新场景、新服务”,让安徽的旅游景区在生态、文化、设施、服务等方面实现全面提升,让江淮大地成为人们向往的“诗和远方”。

黄山呈坎景区的非遗鱼灯吸引大量游客 樊成柱 摄
合作热线:
010-65055636公司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新文化街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