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活力新农人·共创新未来”2025快手“三农”生态大会在贵州省遵义市乌江寨国际旅游度假区举行,数百位新农人、专家学者与平台代表齐聚,共探数字时代“三农”发展的新趋势与新机遇。大会不仅设有思想交锋的主论坛,还打造了“村口小舞台”“快手村大集”等活动,让参与者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见证“村里事”借助网络平台走出乡野、焕发文旅蓬勃生机的生动实践。
在乌江寨廻龙岛广场上,来自各地的新农人各展所长,演绎乡村文化魅力。高亢激昂的唢呐独奏《喜庆丰收年》传递丰收喜悦,温情脉脉的歌曲《小美满》勾勒幸福人生,怀旧曲风的乐队演唱《不再犹豫》引发情感共鸣……伴随着悠扬旋律与趣味互动,“村口小舞台”成为展现乡村活力的窗口。
近年来,乡村休闲游持续火热,村口逐渐成为各村的休闲和展示中心。“村口小舞台”活动通过流量补贴,鼓励创作者在农闲时节举办乡村文娱活动。舞台上的非遗技艺展示、地方民俗展演不仅活跃了村民日常生活,也让乡村的民俗文化与特色物产等成为连接城乡的文化与经济纽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原部长、研究员叶兴庆表示,日均观看人次超千万的“村口小舞台”直播,不仅活跃了当地乡村文化生活,还成了其他地区了解直播地风土人情、精神面貌和生活变化的重要途径。
这一模式在各地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在山东省平阴县南官庄村,村民王祥打造的“村口小舞台”最多吸引近2000人现场参与,20万网友云端围观,远在他乡的年轻人得以同步感受家乡的烟火气息。王祥不仅借此传播乡村文化,还以直播助力砀山酥梨、章丘大葱等农产品走出乡村、走向全国。
类似的场景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青海的程世忠十年如一日致力于传播西北民歌“花儿”,借助“村口小舞台”发起寻找“花儿之星”巡演,一场户外直播能吸引现场数百人围观、线上数万人观看,助力非遗走向大众;山东的刘端鑫邀请电视剧《乡村爱情》中谢广坤的扮演者唐鉴军,各自带队组织村民进行才艺比拼,直播总观看量达1058万。通过“线下搭台+线上直播”模式,更多乡村文化走进大众视野,既让多彩民俗与传统技艺焕发生机,也增强了乡村群众的文化自信。
乡村文旅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文化共生的深度实践。作为苗族、仡佬族等民族文化共生的典型,此次大会举办地乌江寨以旅游带动社区发展,展开非遗传承与社区共建的实践。
作为贵州省文旅融合创新示范项目,乌江寨国际旅游度假区采用“前店后坊”运营模式,让游客在体验非遗技艺的同时,成为文化传承的参与者与推动者。乌纸坊里,游客亲手制作的花草纸成为热门伴手礼;和平染坊中,蓝靛染布技艺让人们“身着山川”,感受自然之美;古法酿酒工坊内,酒香承载着贵州先民的生活智慧。这种“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模式,激活了乡村文化旅游资源,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贵州经验”。
站在乌江寨的观景台远眺,层层梯田与错落吊脚楼相映成趣,直播镜头中的篝火晚宴、古寨风光与现场游客的欢声笑语交织成画,形成数字时代乡村文旅的鲜活图景。当“打铁花”在夜空中绽放璀璨光芒,当“村口小舞台”的欢笑声通过屏幕传遍四方,那些充满烟火气的“村里事”,正以数字为桥、文化为魂,持续释放乡村文化活力,为乡村文旅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村口小舞台”演出现场 杨东梅 摄
合作热线:
010-65055636公司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新文化街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