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博会“苏超”展区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诸葛“神器”木牛流马能拉会走,郯城木旋玩具妙趣横生,常州希白刻竹形神兼备,苏州御窑金砖精工细作……近日,在江苏苏州举办的第七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简称“运博会”)现场,运河非遗品牌专区人潮涌动,热度持续攀升。其中,聚焦“非遗+体育”融合创新的“苏超”展区,以独特创意和多元体验脱颖而出,生动展现非遗跨界融合的无限活力,成为现场观众追捧的“流量担当”。
运河非遗品牌专区汇聚山东琉璃烧制、浙江木活字印刷、南京云锦织造等80个非遗代表性项目、50家传统工艺品牌企业参展,展品种类200余项、约6000件。现场设置非遗市集和创意体验区,观众与非遗传承人同台互动。苏州御窑金砖推出“故宫三大殿VR漫游”,展示“天下第一砖”的历史底蕴与精湛技艺。安徽文房四宝非遗传承人现场演示捞纸技艺、描金工艺,引得观众连连称赞。
“穿云锦的LABUBU也太酷了!” 在“运河毛绒超市”,不少观众举起手机,对着一款毛绒玩偶连拍数张照片,精致的云锦更是圈粉现场的年轻人。苏州“95后”观众周喆说:“以前觉得非遗离我们很远,没想到能抱着‘顶流’也能了解运河,这种方式太‘戳’我了。”
“还差最后两个印章就能兑换文创礼品了!”在“苏超有礼”专区,“00后”球迷陈昊举着集章卡穿梭在展位间。作为运博会与“苏超”的跨界联动区,这里不仅有“苏超”13支城市球队的主题文创,更设置了“集章打卡”互动环节。“作为苏州人,我当然支持苏州队,但13个城市的文创我都喜欢!”陈昊开心地向记者展示着刚入手的“苏超”联名帆布包。
本届运博会稳稳接住“苏超”的流量,打造与“苏超”深度联动、互相嵌入的“第二现场”。“苏超”展区作为配合“苏超”特别打造的主题板块,精选了苏绣、紫砂、剪纸、香包等30项江苏省非遗代表性项目共100余件作品,以全新形态集中亮相。通过文创作品展示销售、趣味互动体验等形式,搭建传统技艺与现代体育之间的桥梁,进一步激发文体旅消费新动能。
本次活动注重在非遗文创产品开发上推陈出新,涌现出一大批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的创意作品,既有文化温度,也兼具视觉冲击力。南京云锦推出的祈愿冰箱贴“麒开得胜”,采用云锦经典“定胜纹”图案,既是祝愿,也蕴含巧思;扬州蛋雕在鸵鸟蛋上雕出“豚宝”形象,憨态可掬,惹人喜爱。更有扬州面塑、常州乱针绣、常州留青竹刻等非遗项目与常州恐龙、无锡水蜜桃、苏州大闸蟹等地标元素融合,创作出“江苏十三太保”卡通形象,趣味十足。
“非遗也能这么潮!”成为不少年轻观众走进展区后的共同感受。展台上,南京铜雕作品巧妙融合雕塑与绘画技艺,画中球员跃然纸上,而脚下腾空的铜质足球则立体呈现,金属的厚重感与画面的动感形成鲜明对比,让观众直呼“太有创意了”。
珠绣作品同样精彩,现场一幅足球主题的珠绣图格外吸睛。绿茵场上的腾空一射,被火焰般的丝线定格,热烈奔放、动感十足。一位球迷拍完照激动地说:“没想到珠绣还能演绎足球,真让人想不到!”
此外,展区内众多融合创意的产品令人眼前一亮。扬州通草花技艺打造的足球奖杯、南京金陵金箔与“苏超”元素融合创作的新工艺金箔画、镇江龙脉山刻瓷呈现13座“苏超”城市的队徽、连云港东海水晶雕刻作品《晶彩足韵》、苏州稻香村的“苏超”糕点礼盒、苏州制扇趣味创作“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扇面、惠山泥人创新设计“苏超”文创、镇江京口面塑技艺演绎白蛇传“苏超”战队、太平泥叫叫打造“超想赢”系列产品、苏州渭塘珍珠定制“足球路路通”挂饰……从摆件到饰品,从文具到食品,这些富有设计感的文创产品为传统非遗注入了更强的市场活力,也为观众提供了“可看、可玩、可购、可带走”的全方位体验。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本届运博会非遗品牌专区的一次创新尝试,“苏超”专区让体育的热情与非遗的魅力在同一个空间交会碰撞,为非遗活化与文旅融合打开了新的想象空间。通过形式更新、内容创新和消费转化,非遗正在以更年轻、更鲜活的姿态融入大众生活,推动文化传承与消费升级。
宋代点茶技艺传承人现场演绎“茶百戏”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合作热线:
010-65055636公司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新文化街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