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第三个全国生态日如期而至,适逢“两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围绕这一核心主题,全国各地文博场馆积极行动,通过丰富多元的形式,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公众参与热情,共同描绘一幅全民共建共享生态文明的生动图景。
全国生态日当天,第三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当日下午,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作为分会场,举办了重要成果发布会,集中发布了“中国推动绿色转型暨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宣示提出五周年重要成果”“国家生态保护修复成效及典型案例”等成果。会上,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执行委员会轮值委员塔尼亚·斯蒂尔指出了中国理念的全球意义,特别强调了中国对全球生态治理的贡献,并呼吁深化国际合作,共同实现“共赴绿色未来”的愿景。
理念的传播需要载体,而主题展览正是博物馆给出的有力响应。全国多地博物馆紧扣生态日主题,精心策划了一系列视角独特、内涵丰富的展览。
8月14日,“湖山·众生”杭州生物多样性摄影展在中国湿地博物馆开幕,展出57幅摄影作品及13部市民投稿视频,从西溪湿地秋色到千岛湖水下植物,生动呈现了杭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同日,自然资源部联合中国地质博物馆等主办的“从山顶到海洋”科技成果科普巡展在珠海规划展览馆启动预展,预展集中展示了在深海探测、海洋智能装备、海洋生态保护等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呈现“向海图强、探索深蓝”的创新发展之路。
走出展厅,步入讲堂与互动区,专家学者的深度解读、妙趣横生的互动体验进一步点燃了公众的参与热情。8月15日,第八届中国生态文明大讲坛暨第228期上海科普大讲坛在上海自然博物馆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原所长桂建芳作生态科普报告,从水生生态视角,深入阐释了生态文明理念的丰富内涵与实践路径;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陈家宽、上海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高峻、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等专家分别从科普教育、城市鸟类观测、展览叙事等角度探讨生态文明建设路径。在北京,中国科技馆于8月17日推出了《耳朵里的动物园》科普音乐会,北京贾琴圣少儿乐团与北京琴声管弦乐团共同演绎了《动物狂欢节》组曲等中外名曲,通过音乐传递自然之美,受到青少年观众的喜爱。
科学理念的传播,不仅需要讲台与展柜,更需要可触、可感、可带回家的载体。一件件承载着自然奥秘与文化巧思的文创产品,悄然架起博物馆与公众之间的情感桥梁。国家自然博物馆首个馆外文创店于8月15日在北京地铁8号线天桥站试运行。记者观察到,这家“小而精”的文创店宛如一座微型的自然宝库,从栩栩如生的小鱼明信片、萌态可掬的海龟徽章,到憨厚可爱的鲸鱼包挂,它们以独特的方式展现了自然生命的万千姿态。
“将文创店开进地铁站与博物馆‘让科学走进生活’的传播目标高度契合。”国家自然博物馆有关负责人介绍,为庆祝地铁文创商店运行,国家自然博物馆还推出“打卡集章赛”“文创惠民月”等活动,希望为市民、游客打造“通勤路上的自然之旅”。
同日,山西晋祠博物馆联合邮政部门推出《古树名木》特种邮票、《看三晋古树游生态美景》系列个性化邮票和《晋祠古树名木》明信片一套10枚、启用“晋祠国槐”风景日戳一枚,以邮票为媒介传播古树保护理念。
展览、讲座、文创、音乐会……这些活动不仅是对“两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的献礼,更是将生态文明种子播撒进民众心田的生动实践。全国各地文博场馆不断以文化为媒,以科学为基,有效连接了生态保护理念与公众认知行动,有力推动了全民生态文明素养的提升,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注入了澎湃的文博力量。
国家自然博物馆首个馆外文创店试运行
合作热线:
010-65055636公司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新文化街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