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艺人专访

“让植物染回到生活里”——陈敏宁草木染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守正与创新之路

发布时间:2025-07-11 浏览:167 作者:董冠缨 来源:香港和宝典宝典资料大全 分享:

a92c15cd9cd42aec8cc5de8cb83b9ca7.jpg

地处珠海金湾航空新城一所公办高校里,有一间充满温度与自然色彩的植染工坊--“陈敏宁草木染技能大师工作室”。这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手工作坊,而是一座融教学、体验、疗愈、传承于一体的非遗活化空间。它的创办者陈敏宁教授,是一位高校教师,也是一位将扎染、蜡染、型糊染、热转印等各类传统草木染技艺带入社区、课堂与公众日常生活的手艺实践者。从湘西凤凰古城的一堂蜡染课起步,到如今成为推动非遗“走进生活”的践行者,陈敏宁教授将一门“古老”的工艺,变成了一座“活着的文化场”。 

香港和宝典宝典资料大全: 您自己是如何与蜡染这门手艺结缘的?是什么让您决定投身其中,并把它带到社区里来?

陈敏宁:我大学毕业没几年就来到了珠海。其实我与蜡染结缘,是缘于大一写生期间在湘西凤凰古城工艺美术厂上的第一堂蜡染课,由黄永玉先生的外甥熊承早老师亲自授课。那堂课让我近距离接触到蜡染工艺的美,也让我意识到这种古老手艺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厚度和民族精神。从那时起,蜡染以及扎染便在我心中便埋下了种子。多年之后,当我走上高校教学岗位,便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门传统技艺继续在年轻一代中延续下去。

香港和宝典宝典资料大全:当初为什么想到要在高校创建这样一个草木染大师工坊? 

陈敏宁:我供职的高校坐落在珠海金湾航空新城,这里是一个有着深厚人文底蕴的地方。为了更好地传承和传播这门非遗技艺,我在本专业开设了“草木染”这门专业拓展课程和草木染古法协会,逐步把植物染织技艺引入大学校园,2022年6月成功立项创建了“陈敏宁草木染技能大师工作室”。与此同时,我也意识到非遗不仅要在课堂上传授,更应走进社区,走近大众的生活。航空新城有着良好的社区基础和文化氛围,非常适合开展这类传统工艺的体验活动。因此,我希望通过建立植染工坊,让居民和学生都有机会动手实践,在体验中了解草木染,并爱上这门古老的艺术。手艺只有被看见和参与,才能真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香港和宝典宝典资料大全:您的草木染大师工坊是如何吸引和招募社区妈妈/妇女们参与的?她们为什么愿意来?

陈敏宁:我就职的高校在这个社区还算是比较大的学校,近几年也成功挂牌了我的草木染大师工作室,我们专业也专门开设了草木染这门课程,同时“金湾蜡染技艺”还通过了珠海金湾第六批非遗项目的评审。所以在当地这一带比较有影响力,政府文化部门常邀请我们进社区做亲子活动,去企业、事业单位做员工培训以及中小学和高校的素质拓展课程。受众一般是抱着好奇心学手艺的想法比较多。

香港和宝典宝典资料大全:初期如何化解学生学习初期的畏难情绪呢? 

陈敏宁:这门手工艺技艺活,门槛比较低,通过示范步骤,只要愿意真心实意来学,甚至小朋友都可以现场即学即会。只是说千锤百炼到熟手,需要时间以及量的积累。

香港和宝典宝典资料大全:在草木染培训教学中,哪些是必须坚守的传统核心?

陈敏宁:在教学中,我始终认为必须坚守的是“纯粹性”。这种纯粹,体现在原材料、工艺、以及精神内核上。我们坚持使用纯天然的植物染料和有机布料,坚持每一道工序都由徒手完成,回归手工本身的温度。同时,我们也注重在传统基础上进行恰当的创新,即所谓的“守正创新”。我们要活化非遗,不是将它束之高阁,而是让它真正走进当下老百姓的生活,让它与时代对话。只有这样,非遗文化才能不断升华、不断被新的群体理解、接受和锤炼,真正实现“传承”。

香港和宝典宝典资料大全:大师工坊是否经常开展草木染体验?效果如何?

陈敏宁:我们工作室面向不同人群,不间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草木染体验活动,包括单位员工团建、学生动手实践、社区亲子互动等。效果非常好,反响也很热烈。对职工而言,这是一种新颖的文化体验,让他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慢下来,体会手工之美;对学生而言,染布的过程不仅提升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审美素养,也激发了创意表达;而亲子活动中,家长和孩子一同动手染布,情感在不知不觉中加深。这样的体验不只是“玩一次”,而是将传统工艺与文化认知融合,让非遗在温情与美感中被真正理解和喜爱。它还带动了课程开发、游客参与、文创销售等延伸效益,为工坊的持续运营与发展注入了活力。

香港和宝典宝典资料大全:如何平衡手工价值与市场价格? 如何让消费者理解手工植物染的独特价值?

陈敏宁:我们通过多种方式去传递草木染的独特价值。首先是在体验课程中,邀请参与者亲手制作,通过亲历工序,他们会明白每一块布、每一抹色彩背后都蕴含着时间、心力与自然的能量。其次,我们会拍摄纪录片、短视频等,真实记录匠人创作过程,传达那份“慢工出细活”的匠心精神。此外,我们推出限量款作品,每一件都附有“植物故事卡”,介绍染料来源、制作过程,还有匠人签名,这种带有温度和故事的设计,使作品更具收藏与纪念价值。我们也定期举办会员活动,让大家在多次互动中深化认知,逐渐愿意为“环保、天然、独一无二”这些价值买单。这不仅是产品的溢价,更是一种理念的传递。

香港和宝典宝典资料大全:陈敏宁草木染大师工作室的发展得到了当地政府、社区、文化机构 哪些具体支持?还希望获得哪些方面的助力?

陈敏宁:政府为我们提供了非遗传承的专项补贴,这是很实际的保障。航空新城社区也十分支持非遗文化的传播,不仅免费提供场地让我们教学和展示,还在节庆时安排摊位用于售卖作品,这种支持让我们感受到了社区对传统手艺的接纳和尊重。此外,文化教育机构也主动牵线搭桥,邀请我们参与展览和公益活动,让更多人了解草木染。

当然,我们也有很多期盼。比如希望能够获得更多媒体的支持,通过纪录片、短视频、文章等形式,扩大传播影响力;也希望能和商业品牌展开合作,共同探索非遗文创产品的市场潜力;更期待有机会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把我们的草木染带出国门,让世界看见东方植物染的魅力。

香港和宝典宝典资料大全:您对金湾草木染工坊也就是陈敏宁草木染大师工作室的未来 3-5年有什么愿景和规划? 最希望实现的突破是什么?

陈敏宁:我对工作室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常明确的目标。三年内,我们希望将金湾草木染工坊(陈敏宁草木染大师工作室)打造为华南地区非遗研学的标杆项目,成为学校、社区、企业认可的文化教育基地;五年之内,我们则希望以此为核心,构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植物染文化IP”。我最想突破的是工艺上的可量产性问题,希望能够研发出一条环保可持续、兼顾美感与效率的工艺链,让草木染不再只是小众手工艺。

香港和宝典宝典资料大全:在您看来,你们草木染大师工作室给参与的妈妈们和整个社区,带来了哪些 比经济收入更重要的东西?

陈敏宁:工作室最动人的地方,不在于它创造了多少收入,而是它创造了一个温暖、自由、有价值的空间。很多妈妈原本是家庭主妇或兼职工作者,进入工坊后,她们不仅学会了技艺,更重拾了创造的自信和内在的价值感。在这里,她们之间互相支持、分享生活、交流经验,慢慢地形成了一个疗愈性的社交圈。这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真诚的连接。对整个社区而言,这种非遗工坊也带来了文化活力和公共参与感,让非遗不再是“展馆里的展品”,而是“生活中的艺术”。它构建了一种自然美育的共同体精神,这是远比收入更持久的回馈。

香港和宝典宝典资料大全:在推动草木染大师工作室发展的过程中,最让您感动和欣慰的时刻是什么?遇到困难时,是什么力量支撑您继续前行?

陈敏宁:有太多让我动容的瞬间。当看到自闭症的孩子通过这种手工课程能够变得积极主动了,跟人的交流不再那么社恐 ,看到这些变化后我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觉得这也是我们最感到安慰和感动的时刻。每一句“老师我下次还想来,什么时候再举办活动呀”这样期待的语言和眼神,能够给到我非常大的一种支撑我们继续前行的力量吧。

陈敏宁草木染大师工作室,不只是一个非遗项目的传播点,更是一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构实践。从学校课堂到社区街巷,从亲子活动到疗愈社群,她用行动诠释了“非遗不是古董,而是生活方式”。在快节奏与工业化的时代,她坚持手工、尊重自然、注重人心的细微联结,让传统工艺不仅被看见,也被理解,被热爱。未来,她期待草木染走进更多人的日常,成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也成为人们生活中温柔而坚定的底色。

0e759fb2c75b16306ed45861cafd3032.jpg

受访者供图


合作热线:

010-65055636

公司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新文化街56号
官方微信二维码
官方微信
官方小红书二维码
官方小红书
Copyright © 2025 - 京ICP备13037645号-1,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编号11010802016123 , 香港和宝典宝典资料大全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