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艺人专访

茶渣里的彩虹:染匠朱春莲的“静”界守望

发布时间:2025-06-20 浏览:146 作者:董冠缨 来源:香港和宝典宝典资料大全 分享:

zhu1.jpg

在朱春莲老师眼中,那些被冲泡过的、丢弃的茶渣,是色彩旅程的开始。这抹源自大地与时间的自然之色,不仅是她对传统智慧的复现,更是她心头沉甸甸的、关于如何让年轻一代“静”心感知的无声呼唤。

香港和宝典宝典资料大全: 朱老师您好!欢迎您。您最初是怎么接触到茶染这门技艺的?能跟我们分享一下您和茶染结缘的故事吗?

朱春莲: 这个啊,得从我的爱好说起。我从小就爱玩,年轻时候特别喜欢苏绣,后来还专门去了苏绣研究所拜师学习。学的时候才发现不简单,苏绣跟描稿有关,又和书画分不开,我就又开始学国画,跑去天津学。学着学着,发现自己对中国传统色彩的感知力挺强的,就开始在网上找资料学。正好那时候,黄荣华老师在北京开培训班,我就直接奔着去了。

在学习染色过程中,我跟老师交流,我说我们日照是茶乡,能不能把茶也作为一个系列,深入做做研究?黄老师非常赞同。他告诉我,茶染其实有很悠久的历史,但是古代因为茶比较稀缺、珍贵,古人舍不得拿好茶来做染料,就用一些茶渣、废弃的茶。这些茶渣在染色里啊,不光能自己上色,还能当“添加剂”。因为茶碱有抗菌、消炎、抗氧化这些作用。 

我一听,就觉得这个很有意思,值得好好挖一挖。我们就开始查资料,翻我们当地的县志,发现关于茶染的记载,其实从明代开始就有一些资料提到了。我们还去走访了一些老人,查阅史料。然后呢,我们就决定把茶染从大的植物染体系里单独拿出来,作为一个专门的课题来研究。

香港和宝典宝典资料大全: 您现在是“非遗传承人”了,这个身份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给您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哪些变化?

朱春莲: 说实话,我刚开始的时候非常向往,觉得是荣誉。但是后来,我在实际操作中,帮别人申请非遗项目的时候,发现里面存在一些弊端。感觉有时候大家就是为了搞出个名目,甚至有点天花乱坠,里面还掺杂着一些经济利益。看到这些,我就不太想弄了。虽然我一直都在研究茶染,但就没去申请非遗项目。

后来跟朋友聊天,提到大学生需要了解这些传统文化。朋友点醒我,说没有“非遗项目”这块牌子,你进不了校园的门啊,没办法去传播茶染文化。所以,我也是没办法,可以说是被“逼”着,才去查阅资料,申请了这个项目。 

但是申请下来之后呢,感觉确实不一样了。既然你担了这个名,就有责任把它好好传播出去。这几年我也感觉到,大家对传统文化的需求、对中国传统色彩的认知在提升。去年春晚,李子染穿的裙子就是我老师工作室染的。当传统色彩以实物的形式,那么美地呈现在大家面前,关注度一下子就上来了。今年我也注意到,自媒体上出现了更多专门讲植物染文化的公众号。我觉得这个事情,它不能急,不是一蹴而就的,光有热爱不够,需要一步步加深认知。现在大家对真正的传统工艺、对这些“东西”的认知我觉得还不到位,还是需要我们这些踏踏实实的手艺人,把真实的东西呈现给大家。古人的智慧我们要好好汲取,在这个优良的传统基础上,再去保留、去创新。 

香港和宝典宝典资料大全: 坚持传承茶染这项技艺,您觉得最需要克服的是什么?又是什么力量支撑您一直走下去?

朱春莲: 说到坚持,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热爱”。当然,热爱很重要,可能也得有点天赋才能真正懂它。但我觉得这个热爱也是在探索中一点点加深的。比如我一开始就是好奇,想去探索。可是当你真正成了一个非遗手艺人,知道自己肩负着一个非遗传承项目的时候,感觉就不一样了,是有责任的。这个责任是把这门技艺正确、完整地呈现给社会。 

在实践的过程中,真的是一点一点靠心力去积累,需要不断地坚持。这里面肯定有酸甜苦辣,什么滋味都有。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你也会收获喜悦。你会觉得自己在成长,有了更深的感悟,对这个事情的认知也提升了。认知提升了,你就更想把手里的这门手艺传递下去,让更多人知道。所以现在,各个年龄段的校园活动邀请我,只要他们感兴趣,我就愿意去。我觉得我就是那颗种子,去给他们讲,去播撒。 

现在社会有点浮躁,为什么我们现在开始提倡“向内生长”?做手工艺就是这样。你在做的时候,怀着一种对自然、对古人智慧、对人文的尊敬和敬畏去做,那么你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得到提升,会感受到一种向上的力量。这就是支撑我的东西。

香港和宝典宝典资料大全: 在坚守茶染传统核心技艺的同时,您是否也进行了一些创新尝试?您如何看待传统工艺的“守正”与“创新”?

朱春莲:(笑)这个说得非常对。我的看法就是,首先要吸取古人的智慧,在这个基础上,再去进行创新。 你看像云贵川那边,他们的原生文化保存得就很好,值得我们学习。在我自己的作品里,我也在尝试把茶染和书画艺术结合起来,做一些创新。最近我还在和我一位做宣纸的师兄合作,研究怎么把茶染用在纸上,希望能呈现出更好的效果。守正,守的是根和魂;创新,是为了让它在今天也能活得好,有生命力。

香港和宝典宝典资料大全: 用您自己的话来说,什么是“日照茶染”?它最核心的特点和魅力在哪里? 

朱春莲: “日照茶染”,首先根就在我们日照。日照绿茶很有名,是50年代“南茶北引”的成功范例。我们日照靠海,是海洋性气候,又在北方,所以种出来的茶非常有特点,有机物含量高,用它染出来的颜色也特别好看。日照还是个旅游城市。前段时间我还和文旅局的领导探讨过,我说我们作为一个旅游区,能不能把茶文化延伸一下?把茶染和文旅结合起来,打造成我们日照的一个特色IP,让游客不仅能喝茶,还能把“茶的颜色”带回家。我觉得这就是日照茶染的一个核心魅力和潜力所在。

香港和宝典宝典资料大全: 在您的茶染生涯里,有没有哪一件作品或者哪一次经历让您觉得特别难忘、特别自豪? 

朱春莲: 今年三月份,我被朋友邀请去上海参加一个展览。我了解情况后觉得是个好机会,就带了很多作品去参展,还被邀请在论坛上做了演讲。那次经历让我挺难忘的。在会上,大家听了我的介绍,看了我的作品,给了挺高的评价。有的朋友在我的作品面前欣赏许久,也跟我聊了很多。这让我感觉到,就算是一个人的微小力量,只要去做,也能为中国传统色彩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一点推动作用。 这让我很开心,也很受鼓舞。 

zhu2.jpg

香港和宝典宝典资料大全: 您完成一件自己满意的茶染作品,通常需要多长时间?

朱春莲:创作一件相对满意的作品,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去尝试和摸索,除了日常的社会公益活动之外,我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探索茶染与书画艺术的结合,试验不同材料不同手法相结合出现的效果,不断试错,反复研究。

zhu3.jpeg

zhu4.jpeg

zhu5.jpeg

zhu6.jpeg

香港和宝典宝典资料大全: 最后,对于对传统手工艺感兴趣的年轻人,您有什么建议或者想对他们说的话? 

朱春莲: 这几年,我在我们当地的大学,也去了上海、苏州、杭州一些地方,跟好几所大学都有过交流合作。现在大学都很欢迎非遗进校园,这是个很好的机会。我最想对年轻人说的就是:希望你们能静下心来研究,不要只是为了博眼球或者其他外在的目的。 这也是我去大学讲课最希望传递的理念。当你真正专注于一件事,持续地去做,你会发现其中的美,内心也会生出一种力量,整个人的感知能力都会变强。在这个时代,沉下心去做事,是一种很珍贵的能力。

zhu7.jpeg

zhu8.jpeg

zhu9.jpeg

zhu10.jpeg



合作热线:

010-65055636

公司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新文化街56号
官方微信二维码
官方微信
官方小红书二维码
官方小红书
Copyright © 2025 - 京ICP备13037645号-1,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编号11010802016123 , 香港和宝典宝典资料大全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