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运祥 ,男,1967年12月生于安丘。自幼跟随父亲学习传统木版年画制作工艺,擅长年画刻版与创新。作品多次被国家博物馆、北京国家图书馆、中国艺术研究院收藏,其中,2011年《潍县木版年画册》获民间工艺界最高奖“山花奖”,2013年《中国节》获山东省民间工艺界最高奖“泰山文艺奖”。2013年与父亲合作的年画专著《潍坊木版年画传承与创新》由“三联书店”出版,2014年获评“潍坊年画领军人物”,现为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民协会员、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潍坊市工艺美术协会副秘书长。
14岁接触木版年画,光“磨刀”就练了一个月
张运祥1967年生于潍坊安丘,父亲是国家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潍坊木版年画大师张殿英。受父亲的影响,张运祥从小就对木版年画感兴趣。14岁那年,张运祥第一次拿起工刀刻版。“回想自己第一次刻版,至今记忆犹新。”张运祥说,以前看父亲刻版,总感觉没那么难,可当自己拿起刻刀才发现,想在木版上刻画出惟妙惟肖、生动有神韵的图案真的不容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练好刻版,张运祥单是学磨刀一项技艺就用了一个月时间。“记得那时候,我磨好一把刀父亲就掰断一把,就这样,我连着磨了一个月。”张运祥说,那时候自己不理解父亲,心里还会有点小情绪,但出于对年画的热爱,这些情绪都被他默默消化,转而更加用功、努力地练习。
1985年,张运祥在潍坊造纸总厂就业。也是这份工作,让他对造纸更加了解,为以后创新年画技艺打下了基础。从制浆车间、原料车间到造纸车间,张运祥在这里与纸打了12年交道。直到1997年,一心只想扑在木版年画创新上的张运祥从厂里辞职。之后,张运祥开始自己找原料、找小型印刷厂,研究造纸原料配比,调制更适合年画使用的原浆纸。终于,在四川夹江,有一家印刷厂做出了张运祥满意的原浆纸。“重新调制配比后的纸张能更好地恢复古法年画的制作手法,颜色自然、韧性大、便于着色、吸墨性强”,张运祥说。
除了自己调配原浆纸,为了保持潍县年画特有的古朴韵味,张运祥还跑到云南、西藏去找年画颜料,“只有矿物色、植物色与现代颜料调和木版年画,印到纸上才更厚重且不晕色,还能保持更长时间。”
靠着自己悉心的研究和不断尝试,张运祥的木版年画颜色饱满、形象生动,刻版技艺也不断成熟起来。
“年画要有戏,百看才不腻”,好的年画作品一定要会讲故事
“做木版年画,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谈到木版年画的制作技艺,张运祥告诉记者,制作杨家埠年画需要绘画、刻版、印刷、补色、装裱等近10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极为精细准确,全部需要纯手工制作完成。“刻版又分两个步骤,即墨线稿和分色,线稿刻完以后才能分色,有几个颜色就要分几个版,每个分版也都要刻画成形。”张运祥说,刻版不仅制作工艺复杂,用材也很讲究,刻版必须得用梨木,经过泡、煮等水处理后再阴干,“梨木的木质较软,容易表现出细腻的线条感。”
而这种线条感,在张运祥的年画作品《二十四节气》里就被表现得惟妙惟肖。与常见的年画以喜庆题材为主、画面饱满不同,《二十四节气》每幅作品都有大面积留白,上方为纵向排列的一句包含节气的诗句,下方为古典人物节气活动场景。“它采用了竖式构图,制版方法与木版水印相结合。”张运祥告诉记者,制作这件作品耗时近三年。
这还不是张运祥作品中耗时最长的。他与父亲共同制作的大单幅年画《农家乐》,描绘了中国古代农民一年四季的劳作、节庆、游艺及风俗习惯。整幅作品上共有98个故事情节、1000多个不同的人物,所有情节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排列。从第一个故事情节“洞房花烛夜”,到“放风筝”“春耕播种”,再到最后一个“春节走亲戚”,反映的都是北方民间习俗。整幅画作长32米,是由无接缝纸手工制作印制的年画长卷,全图用了531面画版,历时10年完成,是世界木刻版画和中国木版年画之最,在2008年迎奥运“中国农民艺术展”中获得奇品奖。
“做木版年画,有句老话说:画中要有戏,百看才不腻;出口要吉利,才能合人意;人品要俊秀,能得人欢喜。”张运祥说,好的木版年画作品一定要会讲故事。“能讲故事,是木版年画的灵魂所在。”
创新求变中传承,盼有更多人了解并喜欢上木版年画
数载耕耘,收获满满。这些年,张运祥的年画作品屡次在国家级大展中获奖,2011年《潍县木版年画册》获民间工艺界最高奖“山花奖”,2013年《中国节》获山东省民间工艺界最高奖“泰山文艺奖”,他个人也被评为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潍坊年画领军人物”……
面对这些成绩,张运祥说,“热爱一项技艺,最有成就感的事儿,不在于拿了多少奖,而是能把它更好地传承下去。”为了更好地研究、传承木版年画技艺,张运祥收集刻版300多套。“收集这些老刻版不是为了翻刻,而是为了记载。我们要从这些老版上学手法,然后再融进自己的东西去创新。”为此,张运祥专门编印了《山东潍县年画》14卷,全部用传统技法制作,当中不仅收录了潍县木版年画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还恢复了失传已久的印金、粉印和拱花技术,解决了木版年画裱褙跑色的难题。
如今再看张运祥的木版年画,无论从构图还是颜色运用上,都与传统年画有所不同。他的年画画面注重远近虚实的表现,颜色上有浓淡干湿的区别,题材上也更加广泛,适应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要想这门老手艺永久保留下去,既要作品不断创新,还要传承后继有人。”为此,不爱外出的张运祥数次到国外、省外开办专题讲座,还将木版年画技艺带到北京,在北大附中、北一附中、101中学、石景山小学等学校开设常规木版年画课,组织外地学生到潍坊研学,用多种方式培养更多孩子对木版年画的兴趣。
“每次去学校,很多小孩子和高校的年轻人对年画都非常感兴趣,他们能用心去尝试,我就很高兴。”张运祥说,“只要有人喜欢,就说明木版年画的生命力旺盛,这本身就是一种传承。”
(源:潍坊广播电视报)
合作热线:
010-65055636公司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新文化街56号